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党建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通过组织“党建+文化”系列活动,为各民族同学搭建展示自我、交流融合的平台。
在各类晚会活动中,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将晚会打造成为党建引领下的文化盛宴与民族团结教育阵地。

在2024年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迎新活动中,学院党支部精心策划,鼓励各民族同学共同参与筹备与表演。6位民族同学主动报名,发挥自身特长,带来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用精彩的演出为新生们送上祝福,展现了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在活动筹备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增强了集体归属感。这种“以活动促团结”的党建模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2025年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元旦晚会以及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元旦晚会上,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各民族同学参与。6位民族同学踊跃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排练,将民族歌舞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排练过程中,学院党员教师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解决排练场地、服装道具等问题,并引导他们在表演中融入爱国爱党、民族团结的主题元素。
这些晚会不仅展示了民族同学的才艺,更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用热情的歌舞展现民族风采,成为学院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让党建工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2025年职教周活动中,学院以党建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色有机结合。

6位民族同学积极参与职教周的技能展示、文化宣讲等环节,他们用歌舞表演展示民族文化,同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向师生们介绍民族地区在智能与信息领域的发展情况,为职业教育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学院党组织通过职教周活动,引导全体同学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同频共振。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将民族同学的成长与发展融入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亮点。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力量。
精准施策强担当—2025年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建引领打造就业“帮扶链”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校企共融”的工作思路,围绕“帮扶链”体系建设,探索“红色引擎”赋能就业服务新模式,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岗位拓展等举措,将党建工作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院党支部结合毕业生特点,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细化动态台账管理,分门别类跟踪学生就业意向(如考研、求职、出国等),明确“岗位需求、地域选择、薪资期望”等关键字段,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人、责任到岗。
以“党建+校企协同”为抓手,学院领导班子主动带队,联动党支部、教研室骨干教师,开展区域性“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地考察企业需求,开拓就业渠道,2025年上半年考察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智通国际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魔门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青岛泰睿思微电有限公司、日照京华电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泰盈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安百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景致三维元宇宙产业研究院等30余家企业。
通过走访,学院累计与30余家企业建立定向招聘通道,年度新增岗位超600个。
案例一

2024年5月28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113名学生赴潍柴液压传动有限公司,与企业开展“实习+就业”工作对接,在推进学生实习工作的同时,落实学生就业工作。截止2025年6月20日共有40名同学在潍柴就业,留职率35.4%,技术岗位占比100%。
案例二

2023级同学于国伟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在实习之初的面试遭遇多家公司的拒绝心情低落,学院辅导员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于国伟同学对其进行开导并将情况上报学院党支部书记李海燕和副书记郑晓龙,二人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着手联系相关企业。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在2025年6月11日找到能够接收于国伟同学实习的单位东营云启智航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6月12日,党支部副书记郑晓龙亲自将于国伟同学送到东营云启智航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实习,并安排好实习岗位和食宿等事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建引领精准实习(就业)帮扶。
案例三


2025年4月11日赴青岛海尔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探望实习学生


2025年4月11日赴智通国际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带队实习